今天分享的是:2025高海拔地区五小设施建设技术指南配资行业论坛
报告共计:134页
高海拔地区"五小"设施建设:让基层生活更有温度
在我国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,包括川西高原、青藏高原、滇西北等区域,基层办公与生活配套设施长期存在短板。近日,《高海拔地区"五小"设施建设技术指南》正式发布,针对小食堂、小厕所、小澡堂、小图书室、小文体活动室的建设给出系统性指导,为改善当地基层人员生活条件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建设理念:扎根高原实际,聚焦实用惠民
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、氧气稀薄、生态脆弱,"五小"设施建设并非简单的平地复制,而是充分立足地域特点的精准设计。指南明确了六大建设原则,成为项目推进的核心遵循。
经济适用是首要原则。建设不追求"高大上",而是优先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改造,盘活资源。例如,当适用人数少于20人时,可将小食堂、图书室等合并为多功能用房,避免重复建设。对于必须新建的项目,也严格控制规模,按50-70人、30-49人、20-29人三个档次划分,确保面积与需求匹配。
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全程。设计时不仅考虑当下需求,更预留未来调整空间,比如采用灵活可变的平面布局,适应人员变动或功能升级。在环保方面,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,选用节水设备和环保建材,减少对脆弱生态的影响。
展开剩余83%以人为本的细节随处可见。针对高原缺氧问题,设施需预留供氧条件,可选择集中供氧或分户式富氧系统;考虑到气候干燥,室内相对湿度需保持在30%以上,可通过加湿器等设备调节;噪声控制也有明确标准,图书室等安静区域的外部噪声限值不超过35分贝。
因地制宜更是关键。建材优先选用本地易采购的石材、砖等,减少长途运输成本;施工时充分考虑冬季严寒、地质复杂等特点,优先采用机械作业减轻人工负荷,同时采取降尘、控噪措施保护周边环境。
设施设计:精准适配高原需求
"五小"设施虽小,却涵盖衣食住行、文化休闲等多个维度,每个细节都透着对高原生活的深刻理解。
小食堂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,还需兼顾安全与便捷。厨房区按原料处理、加工、备餐的流程单向布局,避免生熟交叉;针对高原燃气燃烧效率低的问题,明确燃气设备需校核喷嘴流量,确保燃烧充分。用餐区优先布置在南向,利用自然光采暖,座椅可选藏式长椅等符合当地习惯的样式,同时预留电视休息空间,兼顾文化活动需求。
小厕所的设计最能体现"因境施策"。供水稳定且排水完善的区域采用水冲式,水量不足地区用微水冲技术,无供排水条件则推广生态旱厕。无论哪种类型,都强化防冻措施:管道埋设在冰冻线以下,暴露部分加设保温层和电伴热,确保冬季正常使用。与其他建筑的距离也有讲究,距食堂不小于10米,距水源不小于30米,兼顾卫生与便利。
小澡堂聚焦保暖与热水供应。浴位数量按"每15人1个"配置,淋浴隔间采用带门设计保障隐私。热水系统优先用太阳能,年日照超1400小时的地区可重点推广,同时配备辅助热源应对阴天;地面选用防滑地砖,墙面瓷砖墙裙高度不低于2.1米,便于清洁。冬季室温不低于18℃,淋浴时可通过浴霸临时升温至25℃,提升舒适度。
小图书室是精神文化阵地,除藏书区和阅览区外,还可兼作会议室、宣讲室。采光设计尤为重要,东西向开窗需设遮阳,避免眩光;书架高度控制在2.4米以内,便于取书;隔音措施到位,墙面和天花采用吸音材料,营造安静阅读环境。书籍配置兼顾实用与特色,除常规读物外,可增加本地文化、农技知识等内容。
小文体活动室则是休闲健身的核心。根据规模设置健身区、跳操区、棋牌区等,健身器材注重安全耐用,优先选折叠式设备节省空间;跳操区墙面装落地镜,地面用木地板或塑胶材料,减少运动损伤;有条件的还可配套室外场地,设置篮球场、羽毛球场等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
技术细节:破解高原建设难题
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,让"五小"设施建设面临诸多技术挑战,指南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。
防冻保暖是重中之重。建筑外墙采用石材等重质材料增强蓄热,保温层延伸至室外地坪以下,门窗选用断桥铝合金等保温性能好的类型,入口设防寒门斗减少冷风渗入。地面处理考虑冰冻线影响,季节性冰冻区需设防冻胀层,用中粗砂、炉渣等材料,避免冬季地面隆起。
能源利用主打"太阳能+"模式。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,除热水系统外,供暖也可结合太阳能集热,搭配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;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光伏发电,解决部分用电需求。设备选型需适应高原特点,比如水泵电机要修正功率,空气源热泵需测试-20℃低温工况下的制热性能。
建材选择强调耐候性。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、昼夜温差大,外墙、门窗等材料需抗老化、防紫外线;混凝土结构考虑冻融影响,掺加引气剂提高抗冻等级;钢结构在低温环境下需保证冲击韧性,避免脆断。优先选用本地材料,如西藏的石材、青海的黏土砖等,降低运输成本。
生态保护贯穿全流程。施工时减少裸露土地,采用洒水降尘;建筑垃圾循环利用,避免随意堆放;化粪池、贮粪池用混凝土浇筑,不采用砖砌,防止渗漏污染土壤。对于生态脆弱区域,优先选择装配式建造技术,缩短工期,减少对地表的扰动。
结语:小设施承载大民生
"五小"设施虽体量不大,却直接关系高海拔地区基层人员的生活质量。从能喝上热水、用上暖厕,到有地方读书、健身,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,不仅能提升生活舒适度,更能增强归属感。指南的落地,将推动这些设施建设更科学、更精准,让高原上的生活更有温度、更具活力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报告共计: 134页
中小未来圈,你需要的资料配资行业论坛,我这里都有!
发布于:广东省米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